change your life

あなたは偉大なまたは少し普通の人であってもよく、あなたの人生は、道路を滑らかに、または多くの浮き沈みを経験してきてもよいです。しかし、任意の時間は、あなたが自分の責任を忘れ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我々は適切に自分自身を治療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地球的白色力量

極地村民們的日子
   晚飯以後,太陽高掛,子夜依舊不落,此時此刻正是閒話家常的「歡樂時光」。
   在這個丹麥人的屋裡聊家常。這家房子,兩房一廳,有一張可坐8人的大餐檯。客廳裡有HI—FI,還有辦公桌,書架上藏有許多書,大部分都是有關格陵蘭及北極區的書籍。通常,隊友們在晚飯後,也喜歡翻閱這些書籍,以增加知識。
   不久,基·蘇比也來了,他帶著親切的笑容,給我們介紹這裡一些村情村俗。
   這個村有400多人,算是一座大村莊。有三家商店,總算可供應村民的日用所需,一座教堂,假日最熱鬧,人們會自由地上教堂,還有一間學校。
   全村有34個人失業(其中沒有婦女),不過,也有些獵人並不積極打獵,一直等到飢餓才去打獵。村民生活淳樸,實行一夫一妻制。
   全村都直接受政府扶助、管轄,有5個官方代表,還有兩名警察,這裡犯罪率很低,因為人們生活儉樸,但人的感情也很豐富,他們尊重社會的整體結構,重視友情。
   兩名警察起著維持公共秩序的作用,其中一名還是首位踏足北極點的探險家羅伯特·比爾的後裔。官方公僕們每天以鏟泥車到冰山冰海取冰供應給各戶。
   人們以大自然為家,所以,個個胸懷樂觀、開朗,但不關心政治。4月16日是國慶。這裡沒有外國的報紙,只有本地的簡訊,而電視新聞則14日後才能從丹麥收到。
   生命的解脫
   駐守這裡的官員名叫基·蘇比,他向我們介紹了這裡的村情,他是充滿感情的。
   言談中,我們轉到老人問題,他說這裡的自然環境造成了老人們生活單純、健康長壽,有許多老人自殺以求解脫。
   他說,自殺的老人大多在年輕時是勇敢的獵人。到了年紀大了,無力拿起獵槍時,他們感到失落而不想牽累別人,又難以接受命運對老年人的安排,於是選擇了自我了斷來擺脫痛苦。
   自殺前,他們會把自己的意念向親友們表達,然後靜悄悄地離開家園,時候都選擇在冬天,進入茫茫雪地,選取一處適合自己的理想之地,自沉冰窟,永遠安息在冰海之中。這種舉動,即使人們多方勸阻,也不能動搖他們的自我解脫意願。
   在他們的記載中,我讀到一篇老去英雄的獵人歌,歌詞大意是:為什麼我現在已拿不起矛,為什麼我現在力不從心,為什麼我現在看不見白熊?這一切改變是為什麼?老了,任何國家的人都一樣,人的生命就是如此。
   我不贊成自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但我也對北極老人們的這種自我解脫髮出讚歎,他們來自冰雪,又回歸於冰雪。
   人的生命應該是積極的進取,俯仰不愧於天地和人們,死是不足懼的。
   雪地的狗
   在北極區的旅途中,雪狗可算是當地的英雄,獵人們與狗相依為命。我也在三星期的雪地生活中,體驗到獵人們的情趣。
   狗拉著雪橇,一天它們起碼要走8小時,拉著二三百公斤重的物資,冒著風雪奔馳。有時行進在冰河的薄冰中,有時走到滑而硬的冰川上,有時又奔跑在崎嶇起伏的冰塊中;休息時席冰而睡,以雪當被;早上起身,破雪而出,那種英雄氣概,令人感動。
   它們最快樂的時刻,就是在雪地上奔馳。每天早上,由它們的隊長喚醒,便大吠幾聲,有時早餐會有一點海豹肉吃,不過,多數是無著落的,要它跑至中午才有得吃。
   然後由狗隊長帶隊站著,其餘10只至18只分別站成一排,精神奕奕,由獵人整理好它們身上的繩子,紮成一束,拴在雪橇的前端。
   獵人吆喝一聲,它們就與同伴們並駕齊驅,有時似乎親密地說笑,有時似乎在大聲爭辯。如果繩子一旦交叉錯了,它們會以聰明的跳彈腳步來解脫繩子。
   不過,如果它們要大解和小解時,便非常不高興了。因為整隊狗在跑,誰也不停。於是只好先跑前幾步,迅速地解決,然後半停半跳地前追。
   因此,狗兒每當解決完後,總會回頭對獵人投以怨恨的眼光,然後再快步走回原位。初次看見這情況,我也為它們難過!
   雪地的狗很有性情,忠於主人,不怕艱苦,耐寒耐餓。沒有它們,獵人不能打獵,因此,獵人也非常愛惜它們,會不時地親暱地慰問它們。
   北極之行,使我體驗到動物很有靈性,重要的是在於瞭解它們,和它們溝通。
   雪海夜宿
   雪橇一出征,走得很遠,回不了村莊的基地過夜,就要準備在外面宿營。
   在一片茫茫的雪原中,無邊無際,要找一個地點宿營,可也不容易,而且要花一番工夫。
   當然,最有經驗的是獵人們,他們風餐露宿,有著實地的考察經驗。獵人們憑藉直覺初步選定一個地點,然後用尖冰棒插入雪中試探深淺。
   有時尖冰棒下面只有一尺深的雪,下部是冰。他們可以斷定那裡是小雪山,或者它的本來面目就是一座小島,如果在夏天解凍融冰後,就可以看到各大小島嶼,還可以看到綠色的苔蘚。
   選定地點後,就開始起冰屋,先用刀把冰切割成塊,然後環形的接起來砌成牆,最後加一塊在屋頂,就可以在裡面暫宿一宵,如水晶宮殿,一輩子也難以忘懷。
   有時露宿,我們是拉起帳幕,每4人一個帳幕。
   帳幕裡面把兩部雪橇平排,利用雪橇的尾部支柱,分兩邊紮好,這樣平排的雪橇就可成為一張容4人睡的大床。床沿前面可放衣物及生一小火爐,可用來取暖或煮食。
   獵人們都和衣而臥,隨時警覺地注意外面動靜,準備時刻應付突然事故,那種機靈與責任心,使我們有一種安全感。
   雖然說是夜晚宿營,但太陽卻永不落,映照著雪地,一片清純,蒼穹神奇而俏麗。
   每次旅程,坐在雪橇上,我實在太疲勞了,不管太陽高照,我依然按時而睡,並一倒頭便入夢了。
   在香港也露營過,但這一次北極宿營,卻是平生難得遇到的,那種滋味只可意會,難於言傳。
   見死不救
   我走過的道路並非都是平坦的,特別是積雪成冰的冰原冰川,那高低凹凸,更令人不知所措。
   今天,趕完了一段非常平坦的滑行線之後,橫在前面的是一個海島,所謂海島,實際上是座大石山,地勢開始不平。
   走在我們前面的莊與他的獵人突然連人帶雪橇跌入冰海中,留下大半截在冰上。
   原來這裡是海島與冰海岸之間,因為海水拍岸而被凝固,或海流的急速流動迫使海冰凸出,雪橇越過這些凸出的冰塊後就會突然跌入冰海,這在島與岸之間是經常發生的。
   我著急了,忙叫我的獵人基·帝安幫助他們。誰知他大叫一聲,命令狗隊長從另一方向迅速登到島上,頭也不回。
   我真的不能相信,愛斯基摩人竟如此無情,見死不救,一路上,我悶悶不樂,表示了對基·帝安的不滿。
   後來,我忍不住問了隊長,他含著煙斗哈哈大笑說,這是愛斯基摩人的習俗,男子漢應該懂得什麼是險境,而且應該懂得自救,如果誰要去幫助他,反而是看他不起,對他是一種侮辱。所以,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是不大流行「需要幫助嗎」這句話的,到必要時,他們才會援手。我聽了這個愛斯基摩人的習俗後,思量其中的哲理,實在很有意義,每個人應靠自己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要腳踏實地,獲取經驗。此刻,我感到自己要特別注意,如果真的跌下雪橇,也得自救,男與女都應該自強不息!
   生吃海豹肉
   獵人出外打獵,一出去就是數天,而且每天在日照下的冰海上奔跑20多個小時。
   海豹為了從冰海中鑽出來吸一口新鮮空氣,就成了獵人的目標了。
   槍聲響處,海豹倒在血泊中,血流在海豹自己辛苦以嘴唇磨擦而挖出來的大洞外。每一次槍聲一響,我都不忍心看倒在血泊中的海豹,心中有一種沉重的感覺。但看到獵人與狗為此而興奮,我又為他們高興,真矛盾。
   獵人槍殺海豹後,立即把奄奄一息的海豹拉到雪橇旁,從雪橇後部的帆布袋內拿出長刀,將海豹皮迅速而完整地剝開折好後,留待帶回家給妻子處理。
   剝好皮後,就以熟練的刀法把海豹的腹部切開,將內臟清理出放在一旁。
   立即取出還熱的海豹肝臟,即時生吃,那一口口,血淋淋的,人的原始習性,表露無遺。
   站在旁邊耐心等待的狗也排好隊,獵人把內臟切成一塊塊拋給它們吃。
   而我呢?也在等食,肚子實在餓了,飢餓的感覺使我忘了一切。獵人割下一小塊較瘦的海豹生肉遞給我。
   我閉上眼睛,咬了一口,囫圇吞下,有什麼感覺呢,就像吃日本的生魚片一樣。
   「愛斯基摩」這詞的原意就是「吞食生肉的人」。
   他們自稱為「高尚的人」。生吃肉是因為長期生活在-7℃至-40℃亞寒環境中,吃不到水果蔬菜,連肉帶血地吃下,才能得到維他命的補充。平時,他們互相串門,從海豹身上割下一塊肉,自己提著茶,到他人家裡聊天。所以,海豹肉也是互相往來的點心。
   據說早期探險的人來到這裡拒絕吃生肉,結果一一患上壞血病而死。
   白雪茫茫,生命的生生息息,似乎控制在大自然手中,人們只有勇敢與樂觀地生活下去。
   水的來源
   愛斯基摩人的飲用水是十分珍貴的。
   他們需要到冰山上去取回冰來融化,才有水用。因為北冰洋沒有可飲用的淡水,全是海水。
   為了知道取水的情形,我跟愛斯基摩人一起去冰山取水。
   取水一般是由公僕進行的。我從屋外沿著中央街斜坡而下,先要跨過一段崎嶇的海岸冰層。
   取冰隊伍是兩部車,一部是鏟泥車,一部是運冰車,車在凹凸不平的冰層上行走,我步行跟在車後,沿著車輪的印痕一步一步小心地行進。到達村外的一大片冰海,看到冰海上一座座奇形怪狀的冰山。
   冰山,是極地特有的產物,科學家測定,在北極地區,每年有1.6萬座冰山誕生,有的冰山長度有一公里,露出海面部分有30米。冰山,就是水的來源。
   到達冰山以後,鏟冰車在晶瑩如鋼的冰山上鑽洞,使冰山裂開成一塊塊的冰,然後把冰塊裝上運冰車,運回村裡,再挨家挨戶分配。各家把冰塊放在屋後,如小冰山,每天用燃油融化成一桶水,需要多少才融多少。因為燃油也很貴,各家都習慣於節約。有時如不急於需要,也可預先打一塊冰下來,放在屋內,讓其自然融化成水。水,在這裡就這樣來之不易。
   在雪海中看著運冰,回程中突然雨雪霏霏,天地一片灰白,剛才看到的冰山已經沒有立體感。我們匆忙回村。
   回到村中,一位工作完畢的村民指給我看,原來村中也有一個儲水庫,以備不時之需。
   白色廁所
   廁所是白色就顯得乾淨而高貴。在極地,廁所也是白色的,可是無掩無蔽。在茫茫雪地裡,我們要自己尋找白色廁所。
   清早從帳幕裡起來,我要走得遠遠的,首先找到一堆亂雪,然後站在亂雪堆看看,是不是可遮掩半個身體。這個條件選定之後,還得有第二個條件,就是背風,風千萬不能向臉上吹,因為一向臉上吹,撒下來的污物小便就會吹向自己的身上。速度要很快,雖然是雪地,可下面是冰海,你根本不知道下面會發生什麼事。
   人的小便是熱的。記得有一次,正舒服之際,突然一陣冰裂聲從冰海響起來,瞬間,我立即想到很多可怕的可能性,越想越怕,我不由分說,沒有完畢就立即跳離開。因為如果不離開,那冰裂聲音也許就預示著腳下分裂,就會墜落冰海了,一入冰海就萬劫不復。
   經驗告訴我,在這天然的白色廁所,第一要學會看風使舵,千萬要背風向,臉不能對風向;第二要萬分警覺,一旦聽到小小冰裂聲,立即就要離開白色廁所;第三要迅速,否則,風刮到身上有如刀割似的。生活環境的改變,使我感到生活原來就是這樣多姿多彩。
   在香港自己的洗手間裡,可以聽音樂、看報紙,不慌不忙,是一種生活享受;而在極地的白色廁所卻使人很緊張,人的生活環境差距是多麼的大。墓 地
   我看過愛斯基摩人的墓地。這個墓地大約有半個籃球場那麼大,一座座墓排列非常整齊,但由於大雪覆蓋,看不出墓地的形狀。只有一個個十字架的尖端露出雪面,十字架端還有塑料花,靜靜插在上面。
   一片白雪下的墓地,純潔、清冽。我一個人在墓地上躑躅,感到一種寧靜的美,並沒有感到死亡的恐怖。
   先前,我看到愛斯基摩人的喪禮,現在又看到愛斯基摩人的墓地,我似乎感受到這個民族實在是從冰雪中鍛煉出來的民族。他們冷靜、沉著、堅毅、不屈。一切都那麼自然、簡單、樸素、純潔。
   愛斯基摩人是個獨特的民族,有社會形態,也有文明的個性。在冰雪的磨練下,他們對待死亡就像冰雪一樣透徹,像冰雪一樣順其自然。

 Author :李樂詩   Provenance :海上文壇

得益於失敗

如果有人經歷的失敗足以葬送一個人為之奮鬥的事業的話,那麼,塞奧·捷曼正是戰勝了這種失敗的人。
   1984年,可口可樂公司授權他扭轉同百事可樂公司競爭引起銷售下跌的不利局面。捷曼的策略是改變可口可樂的配方,以「新可樂」商標面市,並對此大肆宣傳。然而,卻沒能保住舊可樂的市場。他的錯誤,從某種程度上講要歸咎於他的自負。
   「新可樂」是自美國聞名的Edsel汽車市場失利以來損失最嚴重的新產品。僅79天,舊配方的可口可樂又回到了超級市場的貨架上。一年後,受挫的捷曼離開了可口可樂公司。
   失敗,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傷、蒙恥、破滅感,也許並不像你想像的那般壞。僅7年後,捷曼又殺回可口可樂公司。
   捷曼正是一位有勇氣面對解雇、降職,以及某種程度的失敗,最後又能東山再起的人。沃爾特·迪斯尼在工作初期曾被解雇過。無論是迪斯尼還是亨利·福特,在他們取得巨大成功之前,都曾經經歷了瀕臨破產的困境。
   當今的商界變幻莫測,偶爾的失利難以避免,我們必須有勇氣應付面臨的一切。哈佛商學院的約翰·考科教授說:「我可以想像得出,在20年前董事會在討論一個高級職位的候選人時,有人會說:『這個人32歲時就遭受過極大的失敗。』其他人會說:『是的,這不是個好兆頭。』但是今天,同一組董事會卻會說:『讓人擔心的是這個人還未曾經歷過失敗。』」
   比爾·蓋茨在微軟公司經常冒著失敗的危險,他喜歡僱用犯過錯誤的人。「失敗表明他們肯冒險,」他說,「人們對待錯誤的方式是他們應變的指示器。」
   面對失敗,有的人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能重整旗鼓,這是什麼原因呢?曾經經歷過失敗的總經理們及領導藝術專家們提出的答案可供我們借鑒。
   憧憬下一個成功
   馬丁·塞爾格曼這位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對30家工業企業的僱員進行調查、研究。他說:「那些能從失利中扳回優勢的人是樂觀主義者,他們確信『我的問題是暫時的。』而那些悲觀主義者,他們把失敗看成是永恆的,往往不能捲土重來。」
   敢於冒險,不畏失敗
   當捷曼離開可口可樂公司後,他有14個月沒與公司的任何人交談過。他回憶:「這些日子是孤寂的。」但是他並沒有關閉任何門路。他和一個合夥人共同開創了一家咨詢公司。在亞特蘭大的地下室裡(他戲稱之為「捷曼市場」),靠著一台計算機、一部電話和一台傳真機,他的公司運作起來。逐漸地,他的咨詢客戶發展到像微軟公司及米勒釀造集團公司這樣的大公司。他的信條是:不落俗套,敢於冒險。
   後來,可口可樂公司甚至也來尋求他的建議。捷曼說:「我做夢也沒想到,公司會請我回去。」管理部門需要他協助整頓。「我們因為不能容忍失敗而喪失了競爭力,」可口可樂公司的總經理羅伯特·格茲塔承認,「人只要運動就難免摔跟頭。」
   樹立明確目標
   本世紀60年代,吉恩·萊斯利是世界十大網壇名將之一。「我的目標不是當世界冠軍,而是到溫布爾登網球中心打球。」這位健壯的丹麥選手回憶,「每次練球,我都想像在那兒打球的情景,我嗅著草地的芳香,聽著觀眾的呼喊。」1969年,萊斯利來到網球中心,在那兒被羅德·拉弗擊敗。
   20年後,萊斯利擔任了斯奎波公司的總經理。然而,當他的公司與伯瑞斯特·邁爾公司合併後,他被排擠出來。這一年,他進修了宗教和哲學課程。他一直沒有放棄做跨國公司總經理的目標,1994年,他獲得了史密斯·科林畢奇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
   面對危機,學會退卻
   瑞克·米勒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裡,父親酗酒,他很早就領悟到,人不可能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1989年,米勒由於在使公司起死回生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而名聲大噪。王安電腦公司請他去扭轉公司瀕臨破產的局面。但計算機行業的競爭遠比米勒預想的嚴峻得多。經過市場衰退的打擊,米勒只好收斂起逼人的氣勢。為了拯救公司,他採取了一連串的保守策略,並廉價出售存貨,以減少損失。然後他離開了公司。王安電腦公司成了一個空架子。但這是最有利的結局了,米勒對此無怨無悔。
   童年的不幸實際上有助於人們適應環境,教給人們百折不撓。樂觀的人知道他們不可能控制世界。他們把失敗看作是青春期「反應」,儘管棘手、不適,卻是轉向成熟的先導。
   現在米勒是AT&T公司的首席財政官員。當AT&T公司的總裁羅伯特·艾林第一次會見他時,對他說:「我把你在王安電腦公司的工作經歷視為一個極大的優勢。」在AT&T公司,米勒要求那些擔心失敗的新僱員對著鏡子說一聲:「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果他們能夠這樣做,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被視作成功。
   迎接挑戰
   伯尼·馬科斯是新澤西州一個貧窮的俄羅斯人的兒子。亞瑟·布蘭克生長在紐約的中下層街區,在那兒,他曾與少年犯為伍。當他15歲時,父親去世。布蘭克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確信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
   1978年,布蘭克和馬科斯在洛杉磯一家硬件零售店工作時,被新來的老闆解雇了。第二天,一位從事商業投資的朋友建議他們自己辦公司。馬科斯說:「一旦我不再沉浸在痛苦中,我便發現這個主意並不是妄想。」
   現在,馬科斯和布蘭克經營的家庭庫房設備,在美國迅猛發展的家用設備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馬科斯說:「當你絕望時,你有人生目標嗎?我問了55名成功的企業家,40名都確切地回答:有。」
   用別人的眼光看自己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多伯對經理做過這樣的評估,他相信導致失敗的頭號原因是缺少自知之明。所以你必須跳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採納別人的觀點。
   「過去我一直不清楚我給別人留下的是什麼樣的印象。」美國捷運公司的安妮·布斯奎特說。4年前,她任奧卡公司的總經理,她發現,她管轄的2000名僱員中,有5名故意隱瞞了2400萬美元的損失。她對此負有責任。那時,她在別人的眼裡是一個凡事追求完美的人,這無疑給別人造成一種威脅感和敵對感。下屬們對她極為害怕,以至於不敢上報壞消息。
   布斯奎特失去了奧卡公司的工作,這卻給她提供了挽救美國捷運公司某些小部門的機會。開始時,她的自尊心受到的震動,幾乎使她放棄這一機會。但在奧卡公司的失敗最終卻成為她的動力。
   布斯奎特說:「我意識到我必須更加善解人意。」她開始變得更有耐心,並且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她學會了如何正確對待壞消息。「我常常自問,為什麼有著共同利益的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我早這樣做,我早就解決了奧卡公司的問題。」
   布斯奎特現在是一位執行副總裁。她的前任老闆托馬斯·瑞德說:「安妮的例子對那些事業陷入泥潭中的人是一個楷模,太多的人因尋求安穩的職位,導致停滯不前。而她勇於面對挑戰,最後成功了。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不幸釀就甜蜜。」失敗挽救了安妮·布斯奎特,激發了馬科斯和布蘭克,把瑞克·米勒推到了頂峰,也把捷曼造就成為新世紀一個真實的傳奇人物。如果你還不曾失敗過,那麼,為了你的事業,也許你應該嘗試一下失敗的滋味。

 Provenance :現代化   Translator :趙友蓉編譯

祖先棲息在哪裡

 關於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看法有很多,在非洲發現了人類遠古的足跡。因此,正統的理論認為人類的發源地在非洲。但是,通過對非洲狒狒所攜帶的一種標誌基因的研究,可以斷定人類不大可能發源於非洲,至少,不會是發源於非洲的大陸地帶。
   1976年,三位美國癌症專家在研究非洲狒狒身上攜帶的一種病毒時獲得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發現在很久遠的年代,這種致命的、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曾在非洲的靈長目動物中引發了一種毀滅性的大瘟疫。在與瘟疫進行慘烈搏鬥的過程中,非洲靈長目動物的體內逐漸培育出一種可以抵制該病毒的遺傳基因。三位專家發現,儘管這種病毒後來逐漸失去了危險性,但曾起到抗病毒作用的那種遺傳基因至今仍存留在所有非洲靈長目動物的體內,而起源於其他地區(如亞洲和南美洲)的靈長目動物則不攜帶這種基因。可以說,這種基因是所有非洲靈長目動物的一個「標記」。通過研究,一些科學家發現人類體內並不存在這種基因,他們從這個有力的依據中得出結論,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並不在非洲,在亞洲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伊萊恩。摩根認為,僅僅根據在基因問題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並不能完全把非洲排除在外,她仍然認為後來進化成人類的那些古猿最初是生活在非洲叢林中的,只不過因為某種原因它們離開叢林來到了一個與大陸隔絕的水鄉澤國。在那裡,它們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完成了向人類的進化,後來又回到了大陸之上。為了給這一設想尋找依據,伊萊恩來到非洲進行考察。可以斷定,如果古猿們真的作過伊萊恩所設想的那種遷移,它們肯定是出於被迫,而不是出於自願。它們不可能主動來到有水的地方開始學著吃力地站起身子過日子。儘管在許多年後它們的後代最終習慣了這種直立姿勢,但是當時的它們是不會情願放棄自己已經很適應了的叢林生活的。同理,在完成第一次遷移之後的幾百萬年裡,那些古猿的後代已經適應了水中生活,當然也不會情願回到陽光灼人、猛獸橫行的陸地上去。也就是說,它們遷回陸地的舉動也是被迫作出的,儘管再過幾百萬年後,它們的後代又能過慣陸地生活了。
   迫使古猿進行遷移的最大可能的原因就是自然環境發生了變化。沒有任何一片陸地的自然環境可以完全保持穩定不變,而在從坦桑尼亞一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亞的東非大裂谷地區,自然環境的不穩定性更為明顯。這種不穩定性的影響極為顯著,它意味著生活在這裡的任何物種要麼去頑強地適應環境的變化,要麼在環境變化時被無情地淘汰。在非洲大陸,恰恰有這樣一個自然環境變化無常的地區,在這裡,環境的變化完全有可能促使生活在此的古猿作出伊萊恩所設想的那種遷移。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在大約700萬年以前,當時還被森林所覆蓋的埃塞俄比亞北部阿法爾地區(在非洲大裂谷的北端)發生了地殼下陷,從而形成了一個內海。這個內海的北端連通紅海,南端連通亞丁灣,它把一塊陸地從大陸分割開來,變成了一個島嶼。後來,由於地質運動,阿法爾海的兩個出口都被阻塞,它變成了一個內陸鹹水湖。在以後的幾百萬年時間裡,那個鹹水湖逐漸乾涸,最後成為一片鹽鹼地,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鹽鹼地層達幾千英尺厚的達納基勒沙漠。今天,這片廣闊的鹽鹼地帶的東西為達納基勒高地,這就是當年被阿法爾海從大陸隔離出去的那個長滿森林的島嶼。
   根據地質學家的上述分析,伊萊恩。摩根作出了這樣一個推測:在阿法爾海形成的時候,一群猿猴被隔離到了現在是達納基勒高地的那個島嶼上,並在這種獨特的環境下開始了向人類的進化。正因為這裡與世隔絕,所以當那場瘟疫在非洲大陸的靈長目動物中肆虐時,它們才倖免於難,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沒有產生那種標誌基因的原因,也是它們的後代———人類———不具有這種基因的原因。在海島上,當海水上升時,它們被迫過一種半水生的生活。後來,海水減退,達納基勒島重新與大陸連為一體時,它們又回到了陸地上。由此可見,在埃塞俄比亞北部地區很可能會找到一些極具研究價值的化石。這些化石作為考古學上的發現,也能為生物學家研究人類某些特徵的形成原因提供實物資料。事實上,近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注意力投向這一地區。1995年12月,一群來自意大利和厄立特裡亞的科學家在鹽鹼度極高的達納基勒沙漠地區(以前為阿法爾海)進行了一次考察。他們在這裡發現了一塊頭蓋骨碎片化石,一塊髖骨碎片化石和一塊指骨化石。經確認,這些化石的產生時間大約在200萬年以前,它們是在這一地區首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一位科考隊員、來自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的地理學家厄內斯托。阿貝特興奮地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海灣和半島:人類最早棲息的地方新西蘭奧克蘭半島和普倫提海灣如果從地理概念上來加以描述是鮮為人知的,但其文化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半島和海灣創造了最早的生命,進而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文明,一片流動的水域就是一條連綿不絕的生命線,文明線。這三幀原始土著雕刻藝術作品彷彿確證著人類生命的文明進程。

哈代的「海猿理論」

 1960年,英國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令世人驚奇的「海猿理論」。在這個理論中,哈代認為化石斷檔期人類的祖先並沒有在陸地上生活,而是生活在海洋之中。這意味著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有幾百萬年的水生歷史。哈代說:地質史表明,800~400萬年前,在非洲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所以迫使部分古猿到海洋中生存,並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後,地殼再次變動,海水退卻,本已適應了海洋生活的海猿於是不得不重返大陸,這就是人類的祖先。為了說明這個觀點,哈代收羅了大量的證據,這些證據所反映的特徵在陸地的靈長目動物身上明顯缺乏,而在海豚、海象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十分明顯。哈代的證據包括:1除了人類之外,陸生靈長目動物均有濃密的皮毛,惟獨人類與水獸一樣,皮膚十分光滑,缺乏體毛;2陸生靈長目動物均沒有體下脂肪,而人類卻有很完善的體下脂肪,這一點與水生海獸相似。這個特點明顯是為適應水中生活而形成的;3人類具有淚腺分泌淚液及排出鹽分的生理功能,這種功能在其他陸生靈長目動物中找不到共同點,惟有水生哺乳動物獨有;4人類所具有的正面性行為,仰臥睡覺及出汗等生理現象,其他陸生靈長目動物身上沒有,而與水生動物類似;5所有的陸生動物都有極精細的鹽分攝入和調節機能,一旦鹽分缺乏,就會影響到它們的生存活動。而人類卻和水生海獸一樣,對體內鹽的攝入沒有調節機能,這說明人的進化基因的該項功能是在海水中定型的。因為在海水中,不需要調節鹽分的攝入量;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所謂「潛水反應」的生理機制:肌肉收縮、呼吸暫停、心跳變慢、全身脈血管血流量減少。此時,富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骼及其他器官,而是全部集中至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數分鐘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7人類女性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人的初始階段———嬰兒,則喜歡水,並伴有游泳的本能,這說明人類與水的關係非同一般;8人體含有70%左右的水分,大大超過所有陸生靈長目動物體內水分含量。
  哈代的「海猿理論」問世後,得到了很多人類學家的支持,但也出現了反詰的聲音,反詰的理由主要包括:1海猿在海洋中生活了400萬年,並獲得了一些適合於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徵,但重返陸地後,為了適應陸地的生活條件,也應該丟掉這些不適應於陸地生活的特徵———如不能對體內鹽分進行精確的控制等,為什麼在重返陸地後的幾百萬年中這些特徵沒有丟失?這顯然是違反進化規律的;2對於造成的400萬年的化石斷檔,「海猿理論」仍沒有給予很好的解釋。因為現在人們在大量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的同時,卻從來沒有找到過海猿的化石。顯然這一理論又陷入了另一個方式的化石斷檔現象;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的理論則得出,人與猿開始分化的時間距今500~400萬年,這一點並不支持「海猿理論」。
  鑒於二者難以調和的矛盾,於是一種折衷的「海陸雙祖先復合理論」又誕生了。這種理論認為,人類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猿。對400萬年的化石斷檔期他們提出的解釋是,古猿與海猿在這期間發生了基因重組,於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而這種重組發生的時間極短,只用了幾代到十幾代的時間便完成,因而在較長的地質時期沒有留下化石。這個理論看起來既可以說明人類化石進化的斷檔現象,又能說明人類為何有很多海洋生物的特點。然而,由於沒有充分的證據及分子學上的支持,並沒有得到很多學者的支持,便被擱置一邊。正當爭論困擾著人類學家時,從中國傳來的研究結果似乎又再次支持了「海猿理論」。

 

樂鋪子LAPUZ

Petmily寵物迷

Mymall購物商城

睡眠達人

賽先生科學玩具

療癒 美食 看這邊!
【ibonmart】最強排隊美食-黑貓探險隊>>點這裡
MOMO】團購美食熱銷TOP30>>點這裡
樂天】人氣No.1奧地利皇家起司/起士條>>點這裡

療癒 小物 看這邊!
ibonmart】全民瘋桌遊-男女老少大家一起玩>>點這裡
【樂天7還沒集到嗎?各式杯緣子>>點這裡
MOMO】明星卡通商品$599免運-不但療癒還很實用>>點這裡

母親節預購蛋糕在這邊!
【樂天】蘋果日報母親節蛋糕評比起司類第三名>>點這裡

 人氣熱銷No.1 芋頭控不能錯過的乳酪蛋糕!>>點這裡
【MOMO】
犒賞媽媽 6吋母親節造型蛋糕>>點這裡

塵蹣過敏? 蟑螂肆虐? 蚊子干擾怎麼辦?

文章標籤
創作者介紹

12798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