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your life

あなたは偉大なまたは少し普通の人であってもよく、あなたの人生は、道路を滑らかに、または多くの浮き沈みを経験してきてもよいです。しかし、任意の時間は、あなたが自分の責任を忘れ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我々は適切に自分自身を治療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徐福到哪裡去了

 《史記。秦始皇本記》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自古以來,便有人對徐福東渡所至之地提出質疑,最盛傳的是東渡日本說。
   實際上,如果細細研習史傳,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中華歷史上,很早便有先人勇者探索過日本,並有詳細的記載。早在西周初年,便有「越裳氏獻雉,倭人貢暢草」。《山海經》中也明確指出渤海之外有島國,名「倭國」,為燕的屬國,燕人常去,並且也得到了考古大量實物的證明: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已開通兩條通往日本的航線,在其登陸地出土了眾多中國青銅器。其中,一條自山東半島起,經朝鮮南端沿海,順日本海左旋環流海流到日本西海岸沿岸,至北海道北面宗谷海峽,這裡出土了類似中國青銅編鐘器350多件;另一航道自對馬海峽到日本南部北九州的戰國航線,這裡有中華戰國青銅劍和戈數十件。自南至北,中華先人足跡遍佈了日本列島,足見秦始皇完全可能而且應該瞭解這條航線。可見,自周至戰國時代已為中國人熟知的日本島,不應是徐福向秦始皇報道的東海三山,海外仙山決非倭國(即日本列島)。
   那麼,徐福究竟到哪裡去了呢?《史記。封禪書》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蓬萊、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為官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乃至秦始皇並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如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繼(帶)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上,皆以風為解(以風大為解釋),日未能至,望見之矣。」
   這段寶貴的記載中,透露出許多信息。所謂的三神山,自齊威王以來便有人不斷探索,並成功抵達,而太平洋對岸在古人概念中也是渤海外岸,因而「去人不遠」。他們可以沿太平洋常年西風帶及暖流順風水而行,稱為「船風引而去」。抵達彼岸之後,強大的海流受到北美西海岸大山阻擋而波浪濤天,浪高入雲巔,船在浪尖,令人以為岸邊的山在水下。這時登陸成為大問題,因為山岸陡峭,若不用纜繩固船,則會退回海中,這在日本是不可能見到的。如在北美北部登陸,氣候寒冷,白雪覆蓋,則「其物禽獸盡白」。至於「黃金為宮闕」,則是中美墨西哥瑪雅人的城邦傳統,此時日本尚在石器時代,居於洞穴之中,不可能有如此巍峨的宮闕。至於神藥,則是取其神秘之意。博聞廣記的秦始皇知道「扶桑東禺」曾有先人到達,殷人東渡及叛走的百越人,以及戰國時代燕齊兩國中自海外歸來的方士,他們都廣泛留傳著「海外仙山」的傳言。
   歷史和傳說中大量關於海外仙山的傳說深深吸引著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因此其才不遺餘力,通過12年的海上活動,力求開闢通往另一大陸的海上航線,在另一大陸擴建帝國。況且徐福船人眾多,3000餘男女,數十艘大海船,「費用以巨萬計」,若只尋求仙藥,不必有此規模和行動,而實質是大規模地探索新大陸新航道的大編隊航行。何況滿載五穀種子及數千男女百匠諸工,如只是求仙問藥不必如此,特別是沒有必要帶上不能幹活的童男童女,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去開拓一個大地區,是一個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長遠規劃的行動。當然可能有部分人留在日本(若全在日本,一月間可往返數次,沒有必要如此興師動眾),更大部分是抵達美洲,其登陸點應在北太平洋暖流的最東點,即今墨西哥西海岸,時間上(前219年)大致與瑪雅文明興起相一致。
   60餘年後的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的大謀士伍被,即談及徐福東渡的下落,「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即得到了一塊自然條件好的廣袤平原土地,又有水利可用,這當然是美洲大陸而不是彈丸日本了,因此便當了酋長不再回國了。這極有可能是與徐福同渡美洲而回國的少部分人的確切消息。綜上而言,春秋戰國及秦漢時代的燕齊方士,因為熟知瞭解美洲情形,方敢向權威甚重的秦始皇提出尋訪「三神山」的建言,即中國人早已發現且到達開發的地方,遠至顓頊大禹,近到殷人東渡的太平洋彼岸———美洲。

鄭和比哥倫布先環球航行

 最近,英國的一位業餘歷史學家孟席斯提出驚人學說,認為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所率的船隊可能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環繞地球的航行,並比哥倫布等西方航海家更早發現新大陸。
   目前,孟席斯在倫敦皇家地理學會的演講廳舉行學術發佈會,近300名學者、外交官、出版商和新聞記者應邀出席,新華社記者也特地到會採訪。
   ●鄭和繪製世界海圖64歲的孟席斯向與會代表散發了一份長達17頁、題為《1421-1423年:首次環球航行》的報告提要,裡面列舉了大量輔助證據以及幾份古今航海圖的比較。
   他在報告會上提出如下觀點:在1421年3月至1423年10月期間,4支大型中國船隊進行了環繞地球的航行;船隊中的一些船員和婦女先後在馬來西亞、印度、北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定居;是中國人,而不是歐洲人,首先發現新大陸。
   他在報告會上說:「首先,我發現,第一張整個世界的航海圖出現在1428年。北美洲大陸、南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整個太平洋都清晰地出現在數張航海圖上。所以,當時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到底是誰製作這些航海圖的?肯定不會是歐洲人。」孟席斯說:「當時惟一有能力繪製出這種航海圖的,惟一擁有遠航船隊、航海知識和航海記錄的,只能是中國人。我的研究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孟席斯前後花了14年時間對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的航海圖進行分析和測繪,最後推斷出:歐洲探險家們使用的航海圖是鄭和的航海活動達到最高峰的時候繪製出來的,鄭和的船隊比哥倫布早72年抵達北美大陸,而且鄭和船隊的環球航行比麥哲倫的環球遠航早了近一個世紀。
   ●哥倫布見過中國人孟席斯還在長達1個小時的報告中說,到哥倫布時代,中國人的足跡已經遍佈世界。哥倫布到達美洲時曾遇到了中國人(哥倫佈個人認為);韋裡薩諾發現羅德島時,也遇到亞洲人。此外,孟席斯還列舉一些植物和動物作為中國人最早環遊地球的證據。來自菲律賓的迪齊博士在報告會上表示贊同孟席斯的觀點。他介紹了菲律賓不久前打撈一艘於1421年沉入海底的中國運寶船的具體情況,從沉船中發現大約4000多件物品,其中一些就是從一個洲帶到另外一個洲的。
   ●專家認為缺乏證據與會代表對孟席斯的新理論反應不一。一些英國專家提出質疑,認為缺乏充分證據。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地圖史分部負責人哈欽森博士表示:中國人的地理知識有可能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就傳到歐洲,但中國人用的地圖跟歐洲探險家使用的並無肯定的關係。孟席斯對這一點太過肯定,缺乏確鑿證據,而且明朝文獻也沒有鄭和環球航行的記錄。

雨果為何鍾情中國

 大文豪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膾炙人口,但大家不一定知道他還是一個寫信痛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罪行的勇者、一個中國古董的收集者、一個為情人佈置中國廳的人。雨果從未踏足中國,卻與中國有著如此多聯繫,這些連許多中國研究者都不知道,連各種版本的雨果傳記中都隻字未提。
   今年是雨果誕辰200週年,全世界都在紀念雨果,他與中國聯繫到底有多深,雨果與中國到底有多少謎未解?
   ●大量購買中國古董「老天哪!整個瓷器在地上跌得粉碎!」這是雨果的詩《跌碎的花瓶》中的第一句,這首詩寫的是雨果家的女僕不小心打碎詩人心愛的花瓶後,其孫女主動承認錯誤保護女僕的故事。在詩中,雨果痛惜他的中國瓷器花瓶被打碎。接下來,他又寫道「我真喜歡,碼頭是我買花瓶的地方」。據雨果的《根西島記事本六冊》,這位中國古董的愛好者和收集者,在這個被他稱為「碼頭」的地方———孤島根西上,先後買了48次中國藝術品,共花了3000多法郎。雨果當時為自己的情人朱麗葉買下住宅「高城仙境」花費是14000法郎。
   ●為情人佈置「中國客廳」
   雨果把買來的部分中國古董在「高城仙境」中佈置了一個「中國客廳」,後來,整個「中國客廳」被搬到巴黎孚日廣場的雨果故居博物館的第三層。這座「中國客廳」擺滿了中國的瓷器、佛像、宮燈和傢俱,四面牆上有幾十幅「中國題材」的烙畫,而這些烙畫有的還保留著雨果畫的草稿或草圖。這些烙畫目前還不知道是不是都是由雨果設計和畫出來的,但其中有一幅《雜耍少年》肯定出自雨果之手。在這幅畫中,中國的雜耍少年撐在一張椅子上,椅子與少年組成的影子自上而下正好組成維克多。雨果的首字母縮略詞「V.H.」,把簽名融入繪畫也是雨果獨特的藝術。
   可雨果為什麼要為情人朱麗葉佈置這樣一個中國客廳?雨果在自己的高城居中有更多的中國古董,他為什麼不在自己的居所佈置?是為了討情人朱麗葉喜歡嗎?資料表明,朱麗葉的確很喜歡這個中國客廳,「我再說說我對這間神奇臥室的讚美之情,這是一首真正的中國詩」。
   ●創作三千中國水墨畫更令中國人驚訝的還有雨果的繪畫。在法國,有的報紙甚至還把雨果叫做「現代畫之父」,這是因為雨果的畫比較抽像,很現代派。在雨果有生之年,他並不承認自己是畫家,只說自己是亂塗鴉。可後來的藝術評論家,包括大名鼎鼎的波德萊爾都說雨果的畫非常有特點。他一生留下3000多幅畫,而且他畫的不是歐洲的主流畫,畫的主要是中國特色的水墨畫。雨果的兒子夏爾在回憶雨果作畫的經歷中這樣寫道:「一旦紙、筆和墨水瓶端上桌子,維克多。雨果便坐下,接連就畫起來,事先不勾草圖,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運筆異乎尋常地自如,畫的不是全圖,而是景物的某個細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雨果還潑清咖啡,這與中國潑墨藝術多麼的相似啊!可他沒來過中國,沒有中國畫師教過他,至今沒有任何材料證明雨果與中國繪畫有過直接的接觸,雨果怎麼會畫出中國題材的畫,怎麼會畫中國水墨畫,雨果有沒有與中國人有直接的聯繫,至今都是一個謎。
   ●謎一:他見過叫易杭彩的中國姑娘雨果在自己的詩《中國花瓶》中提到「贈中國小姑娘易杭彩——比利時紀念雨果誕辰200週年(Y—HANG—TSEI)」,詩是這樣的:「你,來自茶國的小妹/你做的夢又奇又美/天上有座大城崔巍/中國是天城的城郊/姑娘,我們巴黎昏暗/你在尋找,天真爛漫/找金碧輝煌的花園/以及孔雀開屏美妙/你笑看我們的天頂/有小矮人高高興興/對著你瓷白色眼睛/把純潔的蘭花輕描。1851年12月1日」。然而易杭彩是怎樣的一個中國小姑娘,就連法國雨果專家都不知道。
   ●謎二:為雨果賀壽的林忠正是誰雨果與中國人的接觸包括在他最後一個生日的時候,收到全世界各國各界人士的賀詞。其中,有一位叫「林忠正」的中國人寫的賀詞是:「謹賀神翁八十四壽辱兒林忠正」。這位林忠正到底是誰,還有待研究,但可以推知的是,這位林忠正先生應該是中國人,在所有的賀信中,只有他將雨果的年齡按中國人的算法算成虛歲,而且從賀詞的行文看,這位林忠正非常熟悉中國古代典籍。
   ●謎三:雨果又名「夷克裰詡拗」何人譯另一個雨果可能與中國人有接觸的推測來自雨果的中文名字。「夷克裰詡拗」這個中文譯名不是中國翻譯家給雨果的,而是出現在雨果1867年5月31日的記事本中。雨果生活的19世紀,世界掀起中國熱,雨果的好朋友中有許多中國朋友,很有可能是這些中國朋友為雨果音譯的姓名。雨果是在65歲的時候有了「夷克裰詡拗」這個中文譯名,比魯迅、蘇曼殊等翻譯雨果小說早幾十年。

奇妙的相容性

 俄羅斯教授扎瓦爾澤提出並證明了一個論點:整個有生命的世界,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世界,都由結締、肌肉、神經及上皮組織構成。人的皮膚與植物表皮的功能相似。植物的毛細管相當於人的血管。
   根據最新資料,角膜如同人體的其他組織一樣,有再生和復原的能力。骨骼也有再生功能。植物和人都有相似之處。大量失水既會引起植物的死亡,也會引起動物的死亡。人在樹林中休息,看來不只是因為在樹林中感到舒適。連傢俱也喜歡是木製的,是相容性嗎?當然是,現在還有一種專門研究各種植物相互聯繫的學科———對等感學。
   大家都有體會,不是任何藥都能種在一起的。行家自古以來就知道什麼菜可以種在一起,什麼菜不能種在一起。例如,蒔蘿同黃瓜合種,胡蘿蔔同甜菜合種。可是土豆最好不要同黃瓜種在一起,茴香只能單種。人也如此,有的人能合得來,有的人則無法接近。那麼人和樹是否相容呢?這決定於樹冠的形狀、樹的氣味、顏色等眾多因素,而且人和樹也會像人與人之間一樣一見鍾情。連傢俱都如此,有的喜歡淡色,有的喜歡深色。俗話說,各有所好。根據這個道理可以製成有治療作用的傢俱。凡是你喜歡的往往就是有益的。過去人們愛穿樹皮鞋,它不僅跟腳,殺菌,還有其他許多好處。
   古時候的諾夫哥羅德人喜歡用樺樹皮當牆紙,原因也差不多,還有驅蟲作用。澡盆也是木製的好,韓國現在還把木製澡盆視為上品,因為放進熱水後,木頭會釋放出許多有益的物質。中國古時候有用竹子接骨的傳統。在斷骨處放進一截新鮮竹子,因竹子毛細管十分豐富,它會逐漸地與人體的骨組織長合,竹子遂被吸收。這樣,等骨頭長好後不用再開刀取出支撐物。
   1986年,前蘇聯莫斯科林業技術所開始研究用植物代替混合材料的課題。芬蘭先行一步,發明了一種能逐漸被吸收的固定劑,而且這種材料能轉換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還有研究用植物組織製成各種「窗子」或牆紙,它可以透過或擋住紅外線、紫外線,可以反射電磁場並有吸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