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your life

あなたは偉大なまたは少し普通の人であってもよく、あなたの人生は、道路を滑らかに、または多くの浮き沈みを経験してきてもよいです。しかし、任意の時間は、あなたが自分の責任を忘れ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我々は適切に自分自身を治療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得益於失敗

如果有人經歷的失敗足以葬送一個人為之奮鬥的事業的話,那麼,塞奧·捷曼正是戰勝了這種失敗的人。
   1984年,可口可樂公司授權他扭轉同百事可樂公司競爭引起銷售下跌的不利局面。捷曼的策略是改變可口可樂的配方,以「新可樂」商標面市,並對此大肆宣傳。然而,卻沒能保住舊可樂的市場。他的錯誤,從某種程度上講要歸咎於他的自負。
   「新可樂」是自美國聞名的Edsel汽車市場失利以來損失最嚴重的新產品。僅79天,舊配方的可口可樂又回到了超級市場的貨架上。一年後,受挫的捷曼離開了可口可樂公司。
   失敗,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傷、蒙恥、破滅感,也許並不像你想像的那般壞。僅7年後,捷曼又殺回可口可樂公司。
   捷曼正是一位有勇氣面對解雇、降職,以及某種程度的失敗,最後又能東山再起的人。沃爾特·迪斯尼在工作初期曾被解雇過。無論是迪斯尼還是亨利·福特,在他們取得巨大成功之前,都曾經經歷了瀕臨破產的困境。
   當今的商界變幻莫測,偶爾的失利難以避免,我們必須有勇氣應付面臨的一切。哈佛商學院的約翰·考科教授說:「我可以想像得出,在20年前董事會在討論一個高級職位的候選人時,有人會說:『這個人32歲時就遭受過極大的失敗。』其他人會說:『是的,這不是個好兆頭。』但是今天,同一組董事會卻會說:『讓人擔心的是這個人還未曾經歷過失敗。』」
   比爾·蓋茨在微軟公司經常冒著失敗的危險,他喜歡僱用犯過錯誤的人。「失敗表明他們肯冒險,」他說,「人們對待錯誤的方式是他們應變的指示器。」
   面對失敗,有的人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卻能重整旗鼓,這是什麼原因呢?曾經經歷過失敗的總經理們及領導藝術專家們提出的答案可供我們借鑒。
   憧憬下一個成功
   馬丁·塞爾格曼這位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對30家工業企業的僱員進行調查、研究。他說:「那些能從失利中扳回優勢的人是樂觀主義者,他們確信『我的問題是暫時的。』而那些悲觀主義者,他們把失敗看成是永恆的,往往不能捲土重來。」
   敢於冒險,不畏失敗
   當捷曼離開可口可樂公司後,他有14個月沒與公司的任何人交談過。他回憶:「這些日子是孤寂的。」但是他並沒有關閉任何門路。他和一個合夥人共同開創了一家咨詢公司。在亞特蘭大的地下室裡(他戲稱之為「捷曼市場」),靠著一台計算機、一部電話和一台傳真機,他的公司運作起來。逐漸地,他的咨詢客戶發展到像微軟公司及米勒釀造集團公司這樣的大公司。他的信條是:不落俗套,敢於冒險。
   後來,可口可樂公司甚至也來尋求他的建議。捷曼說:「我做夢也沒想到,公司會請我回去。」管理部門需要他協助整頓。「我們因為不能容忍失敗而喪失了競爭力,」可口可樂公司的總經理羅伯特·格茲塔承認,「人只要運動就難免摔跟頭。」
   樹立明確目標
   本世紀60年代,吉恩·萊斯利是世界十大網壇名將之一。「我的目標不是當世界冠軍,而是到溫布爾登網球中心打球。」這位健壯的丹麥選手回憶,「每次練球,我都想像在那兒打球的情景,我嗅著草地的芳香,聽著觀眾的呼喊。」1969年,萊斯利來到網球中心,在那兒被羅德·拉弗擊敗。
   20年後,萊斯利擔任了斯奎波公司的總經理。然而,當他的公司與伯瑞斯特·邁爾公司合併後,他被排擠出來。這一年,他進修了宗教和哲學課程。他一直沒有放棄做跨國公司總經理的目標,1994年,他獲得了史密斯·科林畢奇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
   面對危機,學會退卻
   瑞克·米勒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裡,父親酗酒,他很早就領悟到,人不可能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1989年,米勒由於在使公司起死回生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而名聲大噪。王安電腦公司請他去扭轉公司瀕臨破產的局面。但計算機行業的競爭遠比米勒預想的嚴峻得多。經過市場衰退的打擊,米勒只好收斂起逼人的氣勢。為了拯救公司,他採取了一連串的保守策略,並廉價出售存貨,以減少損失。然後他離開了公司。王安電腦公司成了一個空架子。但這是最有利的結局了,米勒對此無怨無悔。
   童年的不幸實際上有助於人們適應環境,教給人們百折不撓。樂觀的人知道他們不可能控制世界。他們把失敗看作是青春期「反應」,儘管棘手、不適,卻是轉向成熟的先導。
   現在米勒是AT&T公司的首席財政官員。當AT&T公司的總裁羅伯特·艾林第一次會見他時,對他說:「我把你在王安電腦公司的工作經歷視為一個極大的優勢。」在AT&T公司,米勒要求那些擔心失敗的新僱員對著鏡子說一聲:「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果他們能夠這樣做,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被視作成功。
   迎接挑戰
   伯尼·馬科斯是新澤西州一個貧窮的俄羅斯人的兒子。亞瑟·布蘭克生長在紐約的中下層街區,在那兒,他曾與少年犯為伍。當他15歲時,父親去世。布蘭克說:「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確信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
   1978年,布蘭克和馬科斯在洛杉磯一家硬件零售店工作時,被新來的老闆解雇了。第二天,一位從事商業投資的朋友建議他們自己辦公司。馬科斯說:「一旦我不再沉浸在痛苦中,我便發現這個主意並不是妄想。」
   現在,馬科斯和布蘭克經營的家庭庫房設備,在美國迅猛發展的家用設備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馬科斯說:「當你絕望時,你有人生目標嗎?我問了55名成功的企業家,40名都確切地回答:有。」
   用別人的眼光看自己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多伯對經理做過這樣的評估,他相信導致失敗的頭號原因是缺少自知之明。所以你必須跳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採納別人的觀點。
   「過去我一直不清楚我給別人留下的是什麼樣的印象。」美國捷運公司的安妮·布斯奎特說。4年前,她任奧卡公司的總經理,她發現,她管轄的2000名僱員中,有5名故意隱瞞了2400萬美元的損失。她對此負有責任。那時,她在別人的眼裡是一個凡事追求完美的人,這無疑給別人造成一種威脅感和敵對感。下屬們對她極為害怕,以至於不敢上報壞消息。
   布斯奎特失去了奧卡公司的工作,這卻給她提供了挽救美國捷運公司某些小部門的機會。開始時,她的自尊心受到的震動,幾乎使她放棄這一機會。但在奧卡公司的失敗最終卻成為她的動力。
   布斯奎特說:「我意識到我必須更加善解人意。」她開始變得更有耐心,並且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她學會了如何正確對待壞消息。「我常常自問,為什麼有著共同利益的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果我早這樣做,我早就解決了奧卡公司的問題。」
   布斯奎特現在是一位執行副總裁。她的前任老闆托馬斯·瑞德說:「安妮的例子對那些事業陷入泥潭中的人是一個楷模,太多的人因尋求安穩的職位,導致停滯不前。而她勇於面對挑戰,最後成功了。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不幸釀就甜蜜。」失敗挽救了安妮·布斯奎特,激發了馬科斯和布蘭克,把瑞克·米勒推到了頂峰,也把捷曼造就成為新世紀一個真實的傳奇人物。如果你還不曾失敗過,那麼,為了你的事業,也許你應該嘗試一下失敗的滋味。

 Provenance :現代化   Translator :趙友蓉編譯

祖先棲息在哪裡

 關於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看法有很多,在非洲發現了人類遠古的足跡。因此,正統的理論認為人類的發源地在非洲。但是,通過對非洲狒狒所攜帶的一種標誌基因的研究,可以斷定人類不大可能發源於非洲,至少,不會是發源於非洲的大陸地帶。
   1976年,三位美國癌症專家在研究非洲狒狒身上攜帶的一種病毒時獲得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發現在很久遠的年代,這種致命的、傳染性極強的病毒曾在非洲的靈長目動物中引發了一種毀滅性的大瘟疫。在與瘟疫進行慘烈搏鬥的過程中,非洲靈長目動物的體內逐漸培育出一種可以抵制該病毒的遺傳基因。三位專家發現,儘管這種病毒後來逐漸失去了危險性,但曾起到抗病毒作用的那種遺傳基因至今仍存留在所有非洲靈長目動物的體內,而起源於其他地區(如亞洲和南美洲)的靈長目動物則不攜帶這種基因。可以說,這種基因是所有非洲靈長目動物的一個「標記」。通過研究,一些科學家發現人類體內並不存在這種基因,他們從這個有力的依據中得出結論,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並不在非洲,在亞洲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伊萊恩。摩根認為,僅僅根據在基因問題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並不能完全把非洲排除在外,她仍然認為後來進化成人類的那些古猿最初是生活在非洲叢林中的,只不過因為某種原因它們離開叢林來到了一個與大陸隔絕的水鄉澤國。在那裡,它們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完成了向人類的進化,後來又回到了大陸之上。為了給這一設想尋找依據,伊萊恩來到非洲進行考察。可以斷定,如果古猿們真的作過伊萊恩所設想的那種遷移,它們肯定是出於被迫,而不是出於自願。它們不可能主動來到有水的地方開始學著吃力地站起身子過日子。儘管在許多年後它們的後代最終習慣了這種直立姿勢,但是當時的它們是不會情願放棄自己已經很適應了的叢林生活的。同理,在完成第一次遷移之後的幾百萬年裡,那些古猿的後代已經適應了水中生活,當然也不會情願回到陽光灼人、猛獸橫行的陸地上去。也就是說,它們遷回陸地的舉動也是被迫作出的,儘管再過幾百萬年後,它們的後代又能過慣陸地生活了。
   迫使古猿進行遷移的最大可能的原因就是自然環境發生了變化。沒有任何一片陸地的自然環境可以完全保持穩定不變,而在從坦桑尼亞一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亞的東非大裂谷地區,自然環境的不穩定性更為明顯。這種不穩定性的影響極為顯著,它意味著生活在這裡的任何物種要麼去頑強地適應環境的變化,要麼在環境變化時被無情地淘汰。在非洲大陸,恰恰有這樣一個自然環境變化無常的地區,在這裡,環境的變化完全有可能促使生活在此的古猿作出伊萊恩所設想的那種遷移。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在大約700萬年以前,當時還被森林所覆蓋的埃塞俄比亞北部阿法爾地區(在非洲大裂谷的北端)發生了地殼下陷,從而形成了一個內海。這個內海的北端連通紅海,南端連通亞丁灣,它把一塊陸地從大陸分割開來,變成了一個島嶼。後來,由於地質運動,阿法爾海的兩個出口都被阻塞,它變成了一個內陸鹹水湖。在以後的幾百萬年時間裡,那個鹹水湖逐漸乾涸,最後成為一片鹽鹼地,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鹽鹼地層達幾千英尺厚的達納基勒沙漠。今天,這片廣闊的鹽鹼地帶的東西為達納基勒高地,這就是當年被阿法爾海從大陸隔離出去的那個長滿森林的島嶼。
   根據地質學家的上述分析,伊萊恩。摩根作出了這樣一個推測:在阿法爾海形成的時候,一群猿猴被隔離到了現在是達納基勒高地的那個島嶼上,並在這種獨特的環境下開始了向人類的進化。正因為這裡與世隔絕,所以當那場瘟疫在非洲大陸的靈長目動物中肆虐時,它們才倖免於難,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沒有產生那種標誌基因的原因,也是它們的後代———人類———不具有這種基因的原因。在海島上,當海水上升時,它們被迫過一種半水生的生活。後來,海水減退,達納基勒島重新與大陸連為一體時,它們又回到了陸地上。由此可見,在埃塞俄比亞北部地區很可能會找到一些極具研究價值的化石。這些化石作為考古學上的發現,也能為生物學家研究人類某些特徵的形成原因提供實物資料。事實上,近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注意力投向這一地區。1995年12月,一群來自意大利和厄立特裡亞的科學家在鹽鹼度極高的達納基勒沙漠地區(以前為阿法爾海)進行了一次考察。他們在這裡發現了一塊頭蓋骨碎片化石,一塊髖骨碎片化石和一塊指骨化石。經確認,這些化石的產生時間大約在200萬年以前,它們是在這一地區首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一位科考隊員、來自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的地理學家厄內斯托。阿貝特興奮地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海灣和半島:人類最早棲息的地方新西蘭奧克蘭半島和普倫提海灣如果從地理概念上來加以描述是鮮為人知的,但其文化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半島和海灣創造了最早的生命,進而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文明,一片流動的水域就是一條連綿不絕的生命線,文明線。這三幀原始土著雕刻藝術作品彷彿確證著人類生命的文明進程。

哈代的「海猿理論」

 1960年,英國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令世人驚奇的「海猿理論」。在這個理論中,哈代認為化石斷檔期人類的祖先並沒有在陸地上生活,而是生活在海洋之中。這意味著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有幾百萬年的水生歷史。哈代說:地質史表明,800~400萬年前,在非洲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所以迫使部分古猿到海洋中生存,並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後,地殼再次變動,海水退卻,本已適應了海洋生活的海猿於是不得不重返大陸,這就是人類的祖先。為了說明這個觀點,哈代收羅了大量的證據,這些證據所反映的特徵在陸地的靈長目動物身上明顯缺乏,而在海豚、海象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十分明顯。哈代的證據包括:1除了人類之外,陸生靈長目動物均有濃密的皮毛,惟獨人類與水獸一樣,皮膚十分光滑,缺乏體毛;2陸生靈長目動物均沒有體下脂肪,而人類卻有很完善的體下脂肪,這一點與水生海獸相似。這個特點明顯是為適應水中生活而形成的;3人類具有淚腺分泌淚液及排出鹽分的生理功能,這種功能在其他陸生靈長目動物中找不到共同點,惟有水生哺乳動物獨有;4人類所具有的正面性行為,仰臥睡覺及出汗等生理現象,其他陸生靈長目動物身上沒有,而與水生動物類似;5所有的陸生動物都有極精細的鹽分攝入和調節機能,一旦鹽分缺乏,就會影響到它們的生存活動。而人類卻和水生海獸一樣,對體內鹽的攝入沒有調節機能,這說明人的進化基因的該項功能是在海水中定型的。因為在海水中,不需要調節鹽分的攝入量;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所謂「潛水反應」的生理機制:肌肉收縮、呼吸暫停、心跳變慢、全身脈血管血流量減少。此時,富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骼及其他器官,而是全部集中至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數分鐘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7人類女性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人的初始階段———嬰兒,則喜歡水,並伴有游泳的本能,這說明人類與水的關係非同一般;8人體含有70%左右的水分,大大超過所有陸生靈長目動物體內水分含量。
  哈代的「海猿理論」問世後,得到了很多人類學家的支持,但也出現了反詰的聲音,反詰的理由主要包括:1海猿在海洋中生活了400萬年,並獲得了一些適合於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徵,但重返陸地後,為了適應陸地的生活條件,也應該丟掉這些不適應於陸地生活的特徵———如不能對體內鹽分進行精確的控制等,為什麼在重返陸地後的幾百萬年中這些特徵沒有丟失?這顯然是違反進化規律的;2對於造成的400萬年的化石斷檔,「海猿理論」仍沒有給予很好的解釋。因為現在人們在大量發現海洋生物化石的同時,卻從來沒有找到過海猿的化石。顯然這一理論又陷入了另一個方式的化石斷檔現象;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的理論則得出,人與猿開始分化的時間距今500~400萬年,這一點並不支持「海猿理論」。
  鑒於二者難以調和的矛盾,於是一種折衷的「海陸雙祖先復合理論」又誕生了。這種理論認為,人類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猿。對400萬年的化石斷檔期他們提出的解釋是,古猿與海猿在這期間發生了基因重組,於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而這種重組發生的時間極短,只用了幾代到十幾代的時間便完成,因而在較長的地質時期沒有留下化石。這個理論看起來既可以說明人類化石進化的斷檔現象,又能說明人類為何有很多海洋生物的特點。然而,由於沒有充分的證據及分子學上的支持,並沒有得到很多學者的支持,便被擱置一邊。正當爭論困擾著人類學家時,從中國傳來的研究結果似乎又再次支持了「海猿理論」。

 

樂鋪子LAPUZ

Petmily寵物迷

Mymall購物商城

睡眠達人

賽先生科學玩具

療癒 美食 看這邊!
【ibonmart】最強排隊美食-黑貓探險隊>>點這裡
MOMO】團購美食熱銷TOP30>>點這裡
樂天】人氣No.1奧地利皇家起司/起士條>>點這裡

療癒 小物 看這邊!
ibonmart】全民瘋桌遊-男女老少大家一起玩>>點這裡
【樂天7還沒集到嗎?各式杯緣子>>點這裡
MOMO】明星卡通商品$599免運-不但療癒還很實用>>點這裡

母親節預購蛋糕在這邊!
【樂天】蘋果日報母親節蛋糕評比起司類第三名>>點這裡

 人氣熱銷No.1 芋頭控不能錯過的乳酪蛋糕!>>點這裡
【MOMO】
犒賞媽媽 6吋母親節造型蛋糕>>點這裡

塵蹣過敏? 蟑螂肆虐? 蚊子干擾怎麼辦?

文章標籤
創作者介紹

127985848

生育奇聞

 人類生兒育女繁衍後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可是在世界各地,總會發生一些奇聞異事。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生育的常理。可是一位29歲的南非婦女,懷孕2年還沒有把孩子生下來,就有點出奇了。
   這位南非婦女23歲結婚,已生育了2個孩子。這是她的第3次懷孕,至今已有2年之久,卻不知她何時會把孩子生下來。在這之前有很多報告聲稱有懷孕期達到410天之久的情況,但都是無法證明的,而這一宗有完整記錄證明,而且比較之下遠比以前報告的多。
   目前這位婦女正在接受一群來自非洲及歐洲的產科專家的檢驗及試驗,一位生育科學家也正在分析取自她的胎水中的液體,希望能夠幫助沒有孩子的夫婦。
   未出生嬰兒的體重經常受著監察和檢驗,到最近已達23磅,而且這重量還在與日俱增。當然,這位女士是決不可能天然生產的,醫生們早已排除了這個可能性。一群受過高素質訓練的特別接生醫生正在隨時準備著為她剖腹取出嬰孩。目前聲波射出的照片顯示孩子出生時身體會與一個兩歲大的孩子一樣。這實在不能算是個嬰兒,而是一個已經成熟了的孩子,她有完整的頭髮和牙齒,醫生說嬰兒的狀態很好,而且生得一天比一天強壯,這個孩子沒有理由不能生存。但醫生們拒絕推測這個孩子什麼時候會出世。其實,懷著這樣一個胎兒,這個婦人也有很大的煩惱,沉重的負擔使她不能走動,但又需要運動,就只好在床上作輕柔的運動。由於胎兒太大,她的許多內臟受到胎兒的身體擠壓,需用很多種方法才使她適應。由於嬰兒的健康正常,醫生們不願提早為她剖腹取出,更不敢冒然為她剖腹,因為對這種事情全無經驗,一動不如一靜,以免有不良的後果,但是假如有不大好的情況出現,就立即會為她開刀。
   有不願降臨人間的,也有急不可耐的。
   保加利亞貝雅威市24歲的狄美特拉,10月初懷孕,36天後竟然產下一名4磅重的健康女嬰。狄美特拉10月初發覺生理起變化,於是去當地醫療中心求診,經檢驗證實已懷孕2星期,但4日後,她發覺胎兒生長迅速,於是再往醫療中心檢驗,醫生利用超聲波掃瞄為檢查,發覺其胎兒儼如已有4個月大,初時,醫生還擔心她並非懷孕而是患腫瘤,但再三檢查後,證實胎兒一切正常,只是生長速度驚人而已。終於在懷孕第36天,狄美特拉以自然分娩的方式產下了這個生長極快的胎兒———4磅重的女嬰。
   生育是年輕人的事,但老婦也不甘落後。瑞士有一對年屆79歲的孿生老婦,不久前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在同一天雙雙生下一名女兒,令為她倆接生的產科大夫驚奇不已。
   這件罕見奇事發生在瑞士勞山尼市,主角名叫哈達。海德爾鮑姆及格達。格勞爾。她倆早已為人祖母,已有了三個年紀不小的兒子及三個孫兒。現在再添上兩個小女兒,令這兩個家庭更添歡樂。不久前,她倆同到一家醫院分娩,在同一天先後生下兩個體重相同的女嬰,兩嬰出世時間相隔不到兩小時,而且都十分健康。為這兩個超齡產婦接生的產科醫生布魯頓說:「我曾接生過1萬多嬰兒,但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開始我以為她倆跟我開玩笑呢。先是哈達臨盆,我看她的年紀作為產婦無疑是老了些,但她的身體健康,而且性格開朗樂觀。當她告訴我,她上次生孩子是在39年前,這使我大感驚異。但是,她的分娩過程十分順利。她沒有像許多年輕產婦那樣歇斯底里大喊大叫,她的丈夫一直緊握著她的手,而她則輕輕用力把女嬰『擠』出來,女嬰很快就呱呱墜地。不到兩小時,我又被召喚到鄰房為另一個孕婦接生。到那兒一看,怎麼眼前的孕婦像貌酷似稍先前的產婦哈達呢?當時我真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孕婦躺在床上的姿勢與哈達一樣,而她的丈夫也緊握著她的手,不過她告訴我她的名字叫格達,與哈達是孿生姐妹。」格達也很順利地生下一個女嬰,母女均很健康。
   還有稀奇的事。巴西的一位叫喬西姆。施勒瓦的人,1877年12月3日出生在巴西的巴希亞地區,雖然他已年逾百歲,但仍然務農,不時去割甘蔗和摘咖啡豆。看上去他很年青活潑,不似百歲老人。當他112歲時,與其27歲的年輕妻子生下一個女兒,再為人父使他感到非常自豪。他說:「這算是奇跡,我是世界上最開心的男子。當我抱起我的小女兒,看著她的小眼睛,我感到自己只有12歲,而不是112歲。她令我感到寶刀未老,雄風猶存。」他的妻子愛雅娜也誇耀這位老丈夫是個奇妙的人:「令我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感到快樂。」這位長壽老人,曾娶了三個妻子,但她們都先他而逝。他有32個子女,最大的82歲,早已身故,現仍在世的最大兒子是73歲。喬古姆說他保持年青的秘訣是:經常活動,經常工作,不喝酒,每月喝一種特製的草藥汁。替小女嬰接生的醫生說:「我從未見過一位年紀這麼大的男人能再為人父,不過毫無疑問,這個女嬰是他的骨肉,愛雅娜並沒有不忠表現,他們雖是老夫少妻,但非常恩愛。」更稀奇的是,還有男人生兒育女的事,意大利一位28歲的男子迪拜薩,最近「生」下一個孩子。當時,迪拜薩感到胃部劇痛,被送進醫院急救。醫生驚奇地發現,他的症狀與臨產婦女的陣痛極為相似。經X光透視發現,他的腹腔裡有團東西在動。醫生決定剖腹探明究竟。待打開腹腔後,醫生果然從中取出一個2公斤重的男胎。現在,男嬰生活正常,發育良好。生理學家研究後認為,迪拜薩腹中的孩子其實是他的孿生兄弟。28年前,迪拜薩出生前把他的孿生兄弟吸入自己體內,使他在自己體內孕育了28年。在世界以往的醫學病例中,也曾有過雙胞胎中的一個胚胎被另一個胚胎吸收的先例。但被吸收的胚胎經過28年才發育成熟,並安然出世,卻極其罕見。